国宝变身“吃菜一族”,“湿地精灵”为何也为水所困?
摘要:(草类植物腐烂、水质变差特写)保护区紧急开放应急基地,引导麋鹿进入安全区吃草
立秋之后,今年超长的梅雨季终于翻篇了。城里的市民结束了“看海”模式,可长江故道边的麋鹿保护区依然是“汪洋一片”。
水边的横堤上,出现了一群“吃瓜群众”,不,“吃菜麋鹿”,一个个皮包骨头,有的鹿角都掉了,嘴里嚼着菜叶,吃草的麋鹿,为何吃起了青菜?雄赳赳的国宝,怎么整成了这模样呢?
原来,受连续降雨影响,长江水位居高不下,故道积水无法排出,昔日的“麋鹿乐园”长期被洪水浸泡,大面积草场被淹,草类植物腐烂,水质变差,麋鹿活动范围大幅减少,食物告急。
保护区紧急开放应急基地,引导麋鹿进入安全区吃草。
只是,今年的汛期太长,3000亩的草地也顶不住1100余头麋鹿的惊人食量,草皮很快被啃光,应急基地也开始告急。
更着急的是,刚结束繁育期的公鹿消耗过多,一个个瘦骨嶙峋,现在急需补充能量。关键时刻,保护区再次启动应急预案,每两天投放两吨胡萝卜两吨白菜,另外再添加盐砖,为麋鹿补充食物,增加营养。
经过几天的投喂,麋鹿很快恢复了精气神,这群“湿地精灵”又开始在水中打闹嬉戏,迎来日出送走晚霞。
在严热的三伏天里,已经开始发臭的大水,什么时候退去?临时吃瓜吃菜的麋鹿们,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青草、回归正常的生活呢?纪录片《长江麋鹿》摄制组继续跟踪记录。
编审 朱力军
编导 张溶
航拍 张靖川
摄影 雷刚
责编 殷鹏程
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
2020年8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