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胡艳 | 湖北广播电视台后勤服务中心

2020-07-07 11:20:19  来源:湖北广播电视台

摘要:她深知自己的言行直接关乎餐饮部形象、后勤中心形象,更关乎着党的形象,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努力为全台职工提供优质服务,为广电事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。

在咱们广电食堂,总能听到这样的招呼声:“胡经理,今天食堂又做什么好菜呀!”“艳子!物价上涨,食堂不会涨价吧!”“小胡同志,食堂的老面馒头好吃,每天能不能再多做一点啊!”同志们的招呼时刻提醒她:作为餐饮部彩电食堂经理,一名党员,同时又是后勤工会宣传委员,后勤二支部宣传委员,她深知肩上的责任,始终主动收集顾客的意见和建议,认真研究并及时整改回应;她深知自己的言行直接关乎餐饮部形象、后勤中心形象,更关乎着党的形象,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努力为全台职工提供优质服务,为广电事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。

(一)充分运用网络营销,提升服务针对性、多样化和及时性

坚持发朋友圈推介餐饮保障服务是她每天的必修课。如圈推每日的自助餐、盖浇饭营养搭配;介绍养生菜、节气菜以及养生知识;传授手工老面馒头的制作技法等,推广后勤人冒着酷暑为各频道送清凉活动;推广食品快速检验室……通过现场拍照、整合素材、快速编辑、及时上传,获得上百秒赞是常态。找亮点、找新鲜事、随手拍是习惯。每天3、4条图文并茂的及时推送,既传递了服务信息,又普及了餐饮知识,更增进了相互的理解,让大家对餐饮服务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更加重视和认同。

微信好友互动是最好的沟通平台。一旦成为好友了,有意见及时微信反馈,有误会能及时微信消除。因为她圈友众多(已近2000人),现在各频道、各栏目组有新活动,还会让她帮他们发朋友圈推广。看到她这么有号召力、影响力,频道的亲甚至强力要求她开直播。不经意间,这一行动也是在践行“利用新媒体手段,各频道深度融合”的要求。

微信好友即服务对象,层多面广,无论是单位部门,还是在职和离退的,服务上尽可能让他们满意。记得去年夏天湖北卫视《戏码头》录制期间,工作人员驻进保利酒店。保利酒店是不供应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早餐,负责人试探性的问说:“经理,食堂可以配送早餐吗?她毫不犹豫说:“没问题,为频道做好各种送餐服务,交给我们,放心!”一天忙忙碌碌过去了,下班前还没收到早餐配送信息,她主动微信提醒他们,直到晚上11:00还没回信,零点以后终于来信息了,她赶紧发到群里通知白案师傅们。配送时间是每日早6:30必须送到,要保证热气腾腾的早餐要到演员手上,配送中心的师傅们都不住彩电中心,她住得近又会开车,配送就由她亲自送啦,怕误点,一晚上就这样折腾过去了,睡了个囫囵觉,凌晨5:00到了单位,师傅们已经在准备了,当她开着车,把热气腾腾的早餐送到演职人员手中时,浑然不知,衣服早已汗湿透,可心里却是甜滋滋的。

微信点餐,有求必应。有预定馒头的,一定做好登记;菜品味道有特殊要求的,她会叮嘱到位;当碰上忙到连进餐时间都顾不上的,她会安排好备餐。为了配合好频道节目录制订餐,不管多晚多复杂,微信的对接是一遍又一遍,年底少儿春晚录制了,一个机构怕她不接订单,反复强调:“经理,我们是去年那个吃面条的机构,录像到8:30到食堂,没菜了,师傅给我们下的热气腾腾的面条让我想了一年呀,今年还定你们家的,有家的感觉”,每天24小时的微信在线、即呼即应。圈友们给予了高度赞扬,既是肯定和鼓励,更是责任和鞭策。

(二)充分利用自身优势,打造社区助老公益服务新项目

2018年3月,在与共建单位开展党建活动时了解到:粮道街东龙社区内空巢、高龄老人多,还有部分残障人士吃饭难问题。在缜密思考、充分调研、营养搭配、成本核算等基础上,将方案提交支委会研究,并与东龙社区协商达成共识,让就餐者享受市值12元的爱心午餐。开餐的一年多来,她们支部党员和餐饮部工作人员轮流给老人们送餐,风雨无阻。她们深知,一时一事公益不难,长期坚持公益不易。 “幸福食堂”项目开创了社区养老敬老、爱老孝老的新模式。该项目荣获武昌区粮道街工委颁发的“最佳创新服务项目”奖。去年7月,第二党支部荣获省直机关“红旗党支部”称号,“幸福食堂”经验材料编入省直机关“红旗党支部”典型案例汇编。2020年1月她还荣获武昌区社区能人风采展示“热心公益能人”称号。

(三)充分挖掘团队潜能,千方百计保障疫情期间盒饭供应

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1月21日,后勤服务中心召开防疫应急会议。她明白,一场十分严峻的特殊战役即将打响。“关键时刻,决不掉链子!”她暗下决心。防疫应急会议后,迅速召开食堂领班碰头会,她说:“一线新闻报道人员既耗脑力又耗体力,食堂是战疫情最基础的保障,要想方设法保证一线人员的战斗力。”为此,制定了严格的防护方案和操作流程:与项目部联合制定排班表,统筹安排在岗人员工作;对每个部门进行全面消毒,不遗漏任何死角,不存留任何侥幸;实行严格的体温监测规定,对进入食堂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监测体温,确保就餐安全;派人维持领取盒饭秩序,每人必须间隔1.5米距离,检测体温正常并喷擦酒精后方可领取盒饭。她带领留守员工每天三次对环境、餐饮器具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,全武汉人都选择居家隔离保护生命,而她却选择逆行,只为能给仍在坚守岗位的同事们送上一份荤素搭配得当的可口饭菜,在疫情的至暗时刻,让大家感到温暖,让大家看到希望,让大家坚信春天会如期而至!她每天早出晚归,一到单位,巡查、消毒、分餐、送餐,经常是配送完盒饭刚把微温的盒饭端起来扒两口,捐赠蔬菜的大货车来了,她二话不说转身就带领她的团队背的背、扛的扛、抬的抬,忙个不停。一袋袋、一包包的青菜、土豆、辣椒在他们眼里是无比珍贵的宝贝,食堂员工们像蚂蚁搬家,外面寒风刺骨,他们的衣服汗得透湿,手磨破了皮、腰扭伤了,但轻伤不下火线,“明天记者们的盒饭菜有着落了”这才是大家最高兴的事!

彩电区域部门多、频道多、分布广,每天要分装上千份盒饭,每次分装要花2到3个小时。她亲自上阵,带领她的团队打包盒饭,尽可能保证每份盒饭有荤有素有汤,营养均衡。

万众一心,越是艰险越向前。那段时间,风雪交加,气温骤降,她带领团队冒着大雪送餐的感人画面,刷爆了同事们的朋友圈,大家纷纷为“巾帼英雄”点赞。疫情期间,周边的单位食堂几乎全部停业,台(集团)所属三地食堂依然能够保持供应。一线的同事们在朋友圈里由衷的感慨:“特别感谢后勤和食堂,现在的盒饭都是努力在变花样,搭配丰富,感谢!感动!” “有你们这么有力的保障,我们也拼了,谢谢你们!” “我们单位的工作餐真好,餐厅经理当滴好!”……。这一切离不开食堂团队的辛勤付出,正因为她凭着这份坚毅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决心,克服了种种困难,才真真正正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,红颜更胜儿郎。武汉封城的76天,她们用尽全力,就彩电一个食堂就为全台22个部门及频道配送盒饭达4万4千余份。

武汉封城76天,她每天用微信记录日记,记录着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普通后勤人、记录着每一位食堂员工的辛苦、记录着大家的坚持不懈、记录着食堂团队的凝聚力。

湖北广播电视报用一整版展现了“疫情不散,盒饭不断”致一直战斗在一线的湖北广电后勤人,每一位坚守在一线食堂员工疫情期间的小故事已经广为传颂……

疫情日记

76天的坚守,她没有休息过一天!连续超负荷奋战体力严重透支。儿子劝她休息,心疼地对她说:“妈妈,你都坚持多少天了,能不能就休息一天,哪怕就一天?”她听了内心一阵酸楚:“单位现在正是最需要人的时候,妈妈岂能当逃兵?”虽然嘴上这么说,但内心压力是巨大的。有时在开车回家的路上,边开边哭。可回头想想,一线记者更不容易,他们面临的风险更大、更辛苦!只有擦干眼泪,撸起袖子接着干。困难面前不退缩,责任面前不推脱。工作繁重的压力,身体上的不适一拖再拖,五一期间忍不住疼痛来到医院,医生立马要求她住院,医生说:拖狠了,保守治疗不顶用了,器官是保不住了,马上做手术!两个科室的联合手术,她才算是缓过劲来。哪怕在病床上,只要感觉身体稍强一点点,她又拿起了手机忙起了工作。医生叮嘱她这几个月一定要静养,能够多休息就多休息。可手术后不到两周,她已顾不上身体的不适和医生的嘱咐,她的微信群、团购群、朋友圈又开始活跃起来……

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台领导和后勤中心领导的关心和指导,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,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与付出。只争朝夕、不负韶华,在践行广电人传播文明、干好本职、服务社会方面争取更大收获!

返回顶部